在品质农业催生之下,特肥市场炙手可热,竞争也就格外残酷。截止2022年7月18日,中国特肥企业登记22677家。
仅登记在册的水溶肥产品数量就达到14453个,其他6个大类的特肥产品更是多如牛毛,产品同质化问题无疑是特肥推广的巨大阻碍。
特肥厂商们各显神通,寻求产品和服务的突围。
但是仅仅做好产品和服务就够了么?
特肥推广谁来讲?三个字“人、货、场”。
业务员、特肥产品和传播平台构成了整个推广活动的三要素,所以,特肥推广考验的是企业和渠道商的综合实力。
产品设计固然很重要,但产品讲解的设计更重要!
进入交流氛围好,认可对方起点好,发现问题把握好,探寻认知引导好,介绍优势关注好,讲述背书确认好,描述前景佐证好,消除雷区方案好。
这八大好处缺一不可。
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开端,没有双方充分倾听的基础,没有把握整个任务流程的痛点。
就无法通过沟通来迅速地判断他的认知水平、思维模式,处在不同的频率上,也就进不到他的圈子里面。
我们在做推广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价值见证FAB法。常规应用场景是: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好处,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利益。
比如:我这个产品富含微生物,有缓解和治疗植物土传病害的功效,可以减少你的作物死苗的现象。
但农民想的是,我的作物已经死苗了,为什么死苗?如何才能不死苗?
所以我们不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,以“需求”为主导因素,反过来讲:
首先,你这个作物的苗死了;其次,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了死苗问题的出现;然后,我这个产品的功能就可以解决死苗问题。
所以,当你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就倒序讲,站在企业的立场就正序讲。
只是在农民的认知里,你所打造的功能与他们遇到的问题,目前暂时很难化等号。
好的产品会说话,用什么来说话?
第一:品种。
品种讲述的是特定的营养含量,具有相应的应用场景,在这个场景下能够取得什么样的预期效果。
第二:品类。
在产品策划环节,商品名的确定至关重要。
商品名是在标准通用名的基础上,与消费者形成记忆识别关系的特殊符号。
无论是动物名,还是数字名。
首先要利用消费者的惯性记忆来记住它,然后针对痛点,引发用户对产品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的联想。
从而达到可信、可用、可说的目的。
第三:品牌。
品牌讲述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清除内心设定的购买风险,为产品做企业信任背书,让消费者找到安全感,建立起品牌信任度。
第四:VI。
打造企业标准色、产品色,设计具有企业专属调性的产品包装。
如何运用颜色来表达产品特性?
比如:用绿色描述促生长,用红色描述丰收,用蓝色描述科技,用紫罗兰描述微生物。
要汇聚用户对不同颜色的认知并形成共鸣,形成统一,形成一个完整的风景线。
只有将用户的视觉情感和产品产生正向联系,包装才能立马促成交易。
好的产品会说话,用三步确定卖点。
首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先列出产品的20个卖点或者特点;
然后从这20个卖点里面找出竞争对手已经有的部分;
最后就可以锁定剩下的卖点,并在里面挖掘出目标客户最需要、最大的痛点。
这三步就是针对用户痛点的产品功能梳理,以及市场合作的二次定位。
千万不要给客户罗列出二三十个点,一上来就讲什么七大功能、八大好处。
这种讲述方式已经严重地违背了从产品到消费者的基本逻辑。
案例:茬无疾的三种语言
包装是企业在说话,展会是行业在说话,社交媒体动态就是客户、用户在说话。
一个通用型产品投入市场后,需要经历从到行业背书,到应用终端的二次定位。
比如,“安全来找茬,根部没毛病,要找茬就用茬无疾。”
这个经销商就把茬无疾定位成一个玉米和大豆的抗重茬的产品。
大特肥产品“包打天下”式的应用场景,注定需要逐级做产品应用说明,也就是消费主张。
特肥产品推广的平台一定注重线上和线下的融合。
一切工具的运用都离不开现代互联网思维的指引,诸如:流量入口、连接方式、购买渠道、交易环境。
线下推广一般是为了销售和促销,线上推广更多的是营销和引流。
关于“营销、销售、促销”三者的区别:
营销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你,销售是让知道的人产生购买,促销是加快购买这种行为。
人们嘴上都在谈营销,但在现实中的大多数却是在做销售和促销。都在研究政策、方法,研究术。
那么,真正的营销有了线上的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结合,有了个人vip的设定 ,有了企业的背书,有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,流量入口又在何处?
在于把这些工具赋能到你企业的渠道上帮助经销商客户引流。
案例:短视频推广
现在我们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经销商和零售商的短视频传播上面。
我们用专业的新媒体营销逻辑、营销技巧,把传播效果最大化,形成所谓的“叠浪”效应。
依靠海量的传播,让我们的产品被更多人所认知,从而产生购买的结果。
新媒体的传播比起传统的实物促销和媒体广告来说,成本微乎其微,但效果却更加显著。
因为你的大多数消费者将来都在刷短视频,很少看电视。
农资培训找春沣
“ 营销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你,销售是让知道的人产生购买,促销是加快购买这种行为。人们嘴上都在谈营销,但在现实中的大多数却是在做销售和促销。”
—— 一沣小课金句
友情链接 |
|